
保定老調又稱老調梆子,是河北省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,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起初為白洋淀周邊農村花會中的俗曲河西調,清道光、咸豐年間已具戲曲雛形。
保定老調已有約二、三百年的歷史,它脫胎元、明 年間流行于燕趙的傳統民歌俗曲河西調,以大戲的姿態出現,擅演以老生和黑紅凈行當為主的確袍帶戲。1884年左右以生行演員韓大倉(藝名霸州紅)為代表的前輩藝人,開創了老調的先聲;1918年左右名老生周福才,承前啟后,立志改革,以《調寇》、《勸軍》等劇目,把老調藝術推向一個新階段;新中國成立后,新人輩出,老調藝術無論在表演上還是在聲腔上,都獲得了全新的發展?!?a >潘楊訟》、《忠烈千秋》拍成電影后,老調的影響擴展到了全國。
藝術特點
保定老調,是河北省具有悠久歷史的地方劇種之一,也是保定特有的地方戲曲聲腔劇種。早期老調行當以生、凈為主,而生、凈兩行又是分行不分腔,同唱老生調,故稱老調,為區別于河北梆子, 故名老調梆子 ,即老調劇種 。對于研究地方戲的起源、形成與發展,研究當地的民族發展史、文化藝術發展史乃至風物人情,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。
專業課程設置:
基本功、毯子功、把子功、身段、唱念、劇目課、樂理、視唱練耳、劇目賞析、藝術概論等。
保定老調表演專業——培養具備保定老調表演方面的能力,有較扎實的基本功,掌握基本戲曲理論知識,能在專業文藝團體、藝術院校等相關部門、機構從事戲曲表演、教學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。